3-1
3-1.1.2細胞的基本組成物質是有機化合物。
3-1.1.3細胞內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有三種類型:複雜的碳水化合物 ,胺基酸 ,核甘
酸,而第四類為脂質。
3-1.1.4基因(DNA)決定遺傳密碼製造特定蛋白質。
3-1.1.5染色體上的基因密碼使我們成為獨特的個體.
3-1.2.1物種是一群可以交配,繁殖,孵育下一代的個體
3-1.3.3說明族群的定義,然後因為遺傳學的多樣性,讓同一族群有許多獨立的個體,還有談到棲息地可大可小
3-1.3.4介紹生物群落的定義並舉例說明生物群落是由很多種類的生物一起組成
3-1.3.5介紹生態系統是一個群落中不同物種包過無生命環境之間的互動,而能量來自於太陽,且範圍廣闊
3-2
3-2.1.1科學的研究顯示支持地球生活的制度有彼此互動的四個主要的球系統-空氣.水圈.陸圈.和生存範圍。
3-2.1.2對流層,包含氮(78%的總體積)和氧(21%)組成的空氣剩餘的1%包含水氣,二氧化碳,和甲烷。
3-2.1.3同溫層(臭氧層),包含臭氧可過濾有害的紫外線以保護生物存活。
3-2.1.4水圈分液態水,冰和在大氣的水蒸汽大多數的水在海洋,覆蓋大約71%的地球。
3-2.1.5地圈包含地殼、地函和地核,岩石圈是地殼和上半部地函所組成的。
3-2.1.6生物圈的範圍是有生物存活的地方。
3-2..2.1生命存在於陸地和水中,陸地的部分分為森林、沙漠和草原。
3-2.2.2水域分為淡水區,例如湖泊和河流,海洋區,例如珊瑚礁,沿海河口(出海口)和深海。
3-2.3.1太陽能以熱的型式提供生物所需的能量
3-2.3.2物質的循環,以原子和離子或化合物的形式被生物有機體分解並再次循環
3-2.3.3萬有引力是地球保有大氣層並幫助空氣、水、土壤和生物體的移動和循環。
3-2.4.1太陽光以電磁玻的形式將能量傳送至地球。
3-2.4.2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影響生物圈的變化。
3-2.4.3.溫室氣體水蒸氣、二氧化碳、甲浣和氮的氧化物所產生的溫室效應幫助大氣層下方和地球表面的溫熱。
3-2.4.4人類的活動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影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升高,造成全球暖化的現象。.
3-3
3-3.2.2限制陸地生物的非生物因素:降雨,土壤養分,水,肥料,溫度
3-3.2.3限制水生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溫度,陽光,有效養分,氧氣在水中的低溶解度,鹽度.
3-3.3.1在陸地上,大多數的生產者通常從樹上取得大約1%的有機分子,並且將他轉換成化學能的能量儲存起來
3-3.3.4必須從其他有機體獲得養分及能量者為消費者,消費者分成4類:
1初級消費者2次級消費者3三級消費者4雜食消費者。
3-3.3.5分解者微生物和細菌把已死去的物質分解,讓所有物質重新回到大自然循環,透過這樣的方式使得能量得以流動,可以用來循環和維持生態系統。
3-3.3.6碎屑食者,以廢物和屍體為食。生態系統有些廢物及屍體作為其他有機體的營養來源。因此能使得環境以循環來維持生態運作。
3-4
3-4.1.1~3生態位這是一個物種在生態系或群落裡的生活方式或作用,也包括影響其生存和繁殖。
3-4.1.3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提供我們的糧食、木材、纖維、能源、醫藥
3-5
3-5.1.1~2能量流動生物體的序列,每個都是作為下一個的食物能量來源,被稱為食物鏈。
3-5.2.2重點:由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轉移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並不十分有效。
3-5.2.3生態效益是可用的化學能轉換成生物質從一個營養接層到另一個階層的百分比。典型的範圍是10%
3-5.2.4假設10 %的生態效率,在每個營養轉讓都會只剩下上一階層的10%。
3-5.2.5當能量通過能量金字塔營養階層時能量會隨之損失
3-5.2.6如果直接食用能量金字塔較低營養階層的食物可減少能量的損失
3-5.3.1~2總初級生產力(GPP)是一個生態系統的生產者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的生物量的速度。通常是衡量能源生產單位面積超過某一時間跨度,如千卡每平方米每年(大卡/ ㎡ /年)淨初級生產力(NPP)是生產者使用光合生產的速度和儲存化學能減的速度,他們使用通過有氧呼吸的這種存儲的一些化學能。換言之,NPP(淨初級生產力)=GPP(總初級生產力)- R,如果R是利用呼吸作用的能源。
3-5.3.3說明初級生產力和淨初級生產力的不同
3-5.3.4生活區和生態系統不同於淨初級生產力如3-17所示。
3-6
3.6.3.2碳循環是以CO2氣體為基礎
3-6.4.5氨化作用就是巨大的細菌團將屍體轉換成那樣簡單的無機化合物的氮以及可溶水的鹽,包括銨根離子
3-6.4.6硝化作用將氨和銨根離子轉換成亞硝酸鹽和硝酸根離子,然後進入到氮氣和一氧化二氮
3-6.4.7因為人的活動使的氮的排放每年加倍,氮的排放有助於污染產生酸的沈澱和其他問題
3-6.5.1介紹磷循環的主要流程,及其主要儲存在地球岩層和海底沉積岩中磷酸鹽所含有的磷酸鹽離子
3-6.5.2分解的磷酸鹽可以被植物的根或其他的生產者所吸收,亞磷的轉換是藉由食物鏈中的生產者及消費者,且為核酸和能量轉換分子ADP和ATP,也是脊椎動物的骨頭和牙齒的主要組成成分
3-7
3.7.1.1實地研究包含進入自然觀察,測量生態結構和發生了什麼。
3.7.1.2生態學者觀察物種有時他們在區域裡的一部分實行一個藉由隔離且改變一個變數的控制實驗,把結果與附近不變區域做比較。
3.7.1.3科學家利用飛機或衛星上的尖端照相機和搖桿裝置去掃描和蒐集地表上的料,並使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捕獲、儲存、分析且顯示地理或空間的基本資料。
3.7.1.4在地理資訊系統,地理和生態學空間數據可以電腦上被存放作為數字或作為圖像在計算機數據庫。
3.7.1.5科學家也使用地理資訊系統程式和數字式衛星圖像生產結合關於可變物的二維或三維地圖信息,例如土地利用與其他數據。
3.7.1.6科學家發行了全球性地球觀測系統系統(GEOSS)。
3.7.2.1生態學家在過去50年裡增加許多實地研究,藉由實驗室的研究,建立觀察和做生態系統和族群模型的測定。
3.7.2.2生態系統使科學家更容易控制實驗。
3.7.2.3實驗室研究的結果必須藉由實地研究來證實。
3.7.3.1生態學家已經開發出數學和其他模型來模擬生態系統,了解很多關於地球是如何運作。
3.7.3.2研究人員可以在他們的電腦模型改變變量 推斷出在環境情況上可能出現的改變變化 幫助預期期望環境驚奇 並分析各式各樣的替代方案有效的解決環境問題。
3.7.4.1生態學家必須仔細的做實地研究和實驗室研究,以獲得基本的資料數據也必須確定關鍵變量之間的關係,它們將用來開發和測試生態系統模型。(3.7.3.3)
我們需要基準數據來觀測世界上的生態系統是如何變化,並做出有效的對策來防止它的退化與減緩。3.7.4.2就像醫生以檢驗身體做為基準數據,如果健康狀況出了問題,醫生可以藉由新的檢驗與基準數據比較差異來變更治療方式。
3.7.4.3生態學家呼籲為世界上的生態系統建立一個大規模基準數據。
4-1
4.1.2.1生物演化的過程是天擇的演化通過連續世代的改變的族群基因所構成!
4.1.2.2基因的變化性是通過突變來發生的,有2個地方會發生!第一結構中的基因密碼,第二暴露在外面的媒介
4.1.2.3突變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細胞,但是只有在生殖細報中才能遺傳到子代!!
4.1.4.4蝙蝠演化的方式是藉由聲音的震動來開閉頻率反過來,飛蛾演化出一種高頻率的擊點來干擾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然而蝙蝠利用蛾的高頻率擊點來尋找獵物
4.1.4.5進化就像武器競爭,在不同物種間相互影響族群進化是一種自然的方式用數量控制來維持長期的永續性
4-2
4.2.1.1:地球因板塊改變他的外貌
4.2.1.2:板塊移動造成物種隔離產生新物種
4.2.2.2:長期氣候的改變影響生物演化
4.2.2.3:過去五億年前發生五次物種滅絕,生物的多樣性使地球適應環境變化的主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